日前,按照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的通知》確定的檢查標準,國辦在今年二季度隨機按比例共抽查政府網站746個,總體抽查合格率為85%。(7月26日,中國新聞網) 和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結果相比,第二季度的抽查結果顯然有了明顯進步,總體抽查合格率提升了3.5個百分點,,存在大量空白欄目的網站比例由8.9%下降至4%,首頁面長期未更新的比例由9%下降至7.2%。諸多數據證明,各級政府部門對門戶網站的重視和投入都有了較大提升。但一時的進步不代表一世的完美,在85% 的合格網站之外還存在著15%的不合格網站,而且有多少政府門戶網站夠得上科學、先進、便捷、高效的標準還是個未知之數?梢姡谡T戶網站建設這條路上,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。 在這15%的不合格網站中,大多數是“死豬不怕開水燙”式的死不悔改。云南省“勐臘縣保護所”網超過6年未更新。河南省“民權縣司法局”網已申請關停超過半年尚未完成遷移及關停工作,仍“帶病運行”。這類奇葩網站不但浪費了大量的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源,更透支了民眾對政府官網的“期待度”。對這類網站,不但要進行嚴肅整頓,更應該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嚴厲追責。 除此之外,我們還應該關注“合格”以外那些更高的標準。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飛速發(fā)展,“電子政務”的理念也逐漸走上舞臺。但是,要通過電子技術實現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,絕不可能僅僅靠信息更新率、內容正確率、咨詢回復率等數字,而是要樹立“科技為民、管理先行”的觀念。充裕的資金好拿、先進的硬軟件好買、技術好責任心強的管理維護人員好請,但一個政府網站好用不好用,集成了多少功能,能滿足使用者多大的需求,能為其節(jié)約多少時間等“軟指標”卻顯然沒那么容易實現。 不能否認,我們相當一部分黨員干部對網絡和網站的認識還停留在搭建平臺,放幾篇內容千篇一律的新聞稿件,應付一下上級檢查上。如果這種落后的、敷衍的的心態(tài)和作風不轉變,我們的黨員干部要形成“互聯(lián)網思維”,將“互聯(lián)網+”引入社會公共管理領域,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無疑是癡人說夢、天方夜譚。 合格的85%或許重要,卻只是階段性的成果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“為了誰、做什么”這個核心問題上來。要讓政府官網擺脫中看不中用的“花架子”評價,改進作風、轉變觀念是前提。還要改變以往“唯上”的監(jiān)督考核機制,將專業(yè)的第三方機構的評價意見和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納入考核范疇。 |
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臨汾金融網
( 晉ICP備15007433號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